延庆区防疫宣传广播用上当地乡音摄影/本报记者崔毅飞
怀柔区桥梓镇村民正在听大喇叭中传出的防疫“三句半”供图/怀柔区桥梓镇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前,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近期本市也出现京外疫情关联本地确诊病例,再次拉响了疫情防控警报。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社区防控情况时注意到,不少基层社区积极创新,创造了很多宣传抗疫的新形式,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防疫的自觉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入脑入心。
用大喇叭宣传抗疫
方言播报生动传神
北青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本市不少郊区村镇启用了带有方言特色的抗疫广播,听起来颇为生动传神。
延庆区委宣传部利用延庆的独特乡音,在各村播报防疫措施,这种接地气的宣传形式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喂、喂……大伙注意了啊,近期呀,我市又出现多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且呀,两地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咱们必须马上进入应急状态,就地阻断德尔塔病毒传播……”昨天,北青报记者来到延庆区张山营镇下阪泉村,村口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防疫提示,主要提醒村民从严从快落实来京、返京人员登记制度,正确佩戴口罩等。这些听上去略显枯燥的提示,因为乡土的延庆口音,增添了几分亲切与幽默。下阪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志涛介绍,下阪泉村现有村民多人,村里分布着13个电子喇叭,防疫提示由区委宣传部统一录制,每天在村里“广播”放三遍,“如果是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虽说发音标准但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点点乡土的情愫,而延庆味儿的防疫提示让村民倍感亲切,传播效果更好。”
同样的乡音广播还出现在平谷区刘家店镇。刘家店镇宣传部长马丽彬介绍,本轮疫情以来,镇里迅速启动防疫大喇叭,由各村书记轮值当“播报员”,播报内容由镇上统一把关。“村书记说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平谷话,大家伙儿听着都特别熟悉,更能听得进去。”马丽彬说,目前全镇平台的大喇叭已经录制了三期,胡家店村书记、主任邱大海,刘家店村书记、主任龚士文,寅洞村书记、主任邢术贺都已完成任务“下播”,而后将由其他村的村支书继续排班当“播报员”,不断录制防疫新内容。
小巧灵便的小喇叭也迎来高光时刻。丰台区花乡街道天伦锦城社区曾是新发地疫情的“重灾区”,当时社区17栋楼都安装了固定的“小喇叭”,宣传效果非常好,本轮疫情期间又开始发挥大作用。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北顺社区,是分布在胡同里的平房区。社区党委书记陈海洋介绍,结合地域特点,社区用上了小喇叭,社区工作人员下户、物业工作人员骑车,随时都能带着喇叭播放两段,“疫情防控靠大家,人人登记你我他,外地返京不可怕。社区把你带回家。返京先来登个记,我们就是绿码啦!”最新版的宣传语,风格更加活泼,跟着小喇叭走街串巷,也让居民更容易接受。
有的小喇叭还借助车载,成为流动的宣传箱,直抵居民家门口。“居住在本村的外来人员请带身份证进行备案登记,外出时戴好口罩……”在通州区宋庄镇疃里村,每天都有几辆车环绕,车顶安装的小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疫要求。疃里村副主任韩德峰介绍,疃里村常住人口将近两万人,设个固定的大喇叭宣传效果不佳。疫情期间,部分热心村民积极参与防控,向村干部提出可以在私家车上安装小喇叭,成为流动的宣传车。双方一拍即合,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几十名村民组织起来,还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