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政协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议政会。出席会议的委员们分组与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区直各对口单位领导面对面议政,共商惠民之计、共谋发展良策。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刘久刚、周东金、高永革、刘继林、杨昊天、王海燕、曾灏,大会秘书长王立臣出席会议。
郭延红、于庆丰、张闯、鲍晓健、王江辉、梁爽、孙晓峰、陈兴华、莫剑彬、王建刚、丁明达、于家明、韦小萍等区领导及法、检两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到两个讨论组,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的联组议政会,在设置联组模式的基础上,打破专委会界限,实现了政协委员跨界别协商议政。
议政联组第一组的委员们围绕科学城建设、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聚人气、聚科研气”等重点内容,提出了“海创产研院助力怀柔发展硬科技产业”、“引导院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精准服务企业、老城区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微中心”建设等方面,委员们还提出了具体建议。
郭延红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向各位委员对区域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指出,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强,区委、区政府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列入明年重点工作计划,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郭延红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策制定模式,助力科研院所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深化“一对一”服务,统筹资源提供定制式解决方案。要加快“聚人气、聚科研气”,坚持“科学+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科学家园。要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成立工作专班,与委员深入对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怀柔区各项事业发展。
郭延红希望,政协委员紧紧围绕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与区委、区政府一起逐条逐项抓好工作落实,坚持百年科学城、奋斗每一天,为怀柔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翅腾飞贡献力量。
议政联组第二组委员们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科学城配套服务升级、科学城文旅产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就进一步推动怀柔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针对服务“两区”建设、会议会展产业生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线”治理等方面,委员们还提出“更好发挥会展‘产业链长’职能,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怀柔交通‘大循环’”等具体建议。
于庆丰认真听取委员们发言,对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怀柔区要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为核心,抓好“一城两都”建设,全力开创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局面。要围绕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强化“五子”联动,加快构建与世界一流综合性科学中心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将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加速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着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要加快“聚人气、聚科研气”,打造“科学+城”美好生活,以减量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集聚社会创新主体,激发怀柔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他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区委、区政府工作,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对于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促进相关建议落实。
委员建议有:
关于海创产研院助力怀柔发展硬科技产业建议
关于引导院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建议
关于打造怀柔科技文化新亮点,推动“微中心”建设建议
关于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百年科学城建设建议
关于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建议
关于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形成卫星产业生态建议
关于服务创新,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建议
关于借鉴“故宫以东”,打造科学城文旅IP建议
关于更好发挥会展“产业链长”职能,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
关于构建怀柔交通“大循环”建议
责任编辑:崔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