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茂的办公室里,处处都是他修了近二十年长城的痕迹。门后的角落里,放着十来根自制的登山杖,是他用灌木枝烧制而成的;门边,放着他往常做瓦匠时常用的工具;北墙上挂着明长城箭扣段总平面图、怀柔区明长城已修缮段总平面图,上面清楚地标着各处敌楼和关卡,以及长城各处景致,都是程永茂用电脑绘制的。正对着写字台的墙面上,还挂着一幅他和三位多年并肩作战的同事的合影。照片上,四个人站在长城上,穿着工服,手里拿着登山杖,笑得很开心。这张照片是在年修缮箭扣长城“鹰飞倒仰”段时拍摄的,右下角标注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从年的黄花城,再到慕田峪、青龙峡、鹞子峪,直到现在的箭扣,程永茂和他的团队修缮长城的总长度已经达到二十公里左右。这些图,不仅是他画出来的,更是他这些年亲自“走”出来的。“我对长城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长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没人比我更熟悉。”程永茂说。程永茂在办公室。新京报记者彭镜陶摄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现年66岁的程永茂仍保持着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的习惯。8月8日,星期一早上六七点钟,他就到了办公室,之前查了天气预报,特意选了不冷不热不下雨的一天。他套上蓝马甲,戴着安全帽,穿了一双老北京布鞋,拿上登山杖,叫上司机和下属,“去箭扣!”他今年负责的是箭扣长城修缮四期项目,目前已经修缮到了北京结至西大墙段。如今已经是怀建集团古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他,琐事繁多,却仍然坚持亲力亲为上长城,“我光听电话汇报,和我亲自去查看,那能是一回事吗?”车辆行驶过一圈又一圈的盘山路,箭扣长城渐渐浮现在远山之上。这一路,程永茂不时还会要求停车,独自下车到路边拍摄各个角度的箭扣长城。有时候,车上带着领导和记者,程永茂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远处的箭扣美景,“你看,左边是小布达拉宫,右边就是鹰飞倒仰。”大概四十分钟,程永茂一行抵达了箭扣长城山下的雁栖镇西栅子村,和负责质量监督的同事们会合,换车上山。顺着狭窄的羊肠小道,一路颠簸,他们到达箭扣长城的正下方,也就是骡子背料上山的起点。“再往上,车没法开上去了,修长城要用的砖和灰,只能让骡子背上去。”程永茂解释说。上长城的山路崎岖不平,行至陡峭处,甚至需要攀扯两侧的树枝才能爬上去。程永茂说,这段路连骡子走起来都很吃力,上山速度很迟缓,得一步一个脚印才行。等到了城墙边,卸完货,骡子要下山吃饲料了,它们就脚步轻快地小跑下山,一溜烟没影了。箭扣长城墙体远比山路更加险峻,有的坡度能达到八十度,几乎是垂直于地面,台阶上全是碎裂的搓脚石,踩上去很容易打滑。而程永茂几分钟就上去了,“我从小上山砍柴,这对我来说跟平地没区别。”程永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