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助力乡村艺术装点生活

富有当地民俗特色的雕花窗棂,重新摆放后的针线老木盒,墙面上抗战期间感人的红色故事,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红色人文气息。仔细打量现代化的上下水设计,竟然完美地融入了窑洞的整体设计风格,毫不突兀。走到院子里,夏菊已开出花骨朵,淡淡的素雅清香在空气中弥漫,令人心旷神怡。

陕西省三原县柏社村真是大变样,村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旧窑洞竟能变成网红民宿。听村民们回忆,以前村里绝大部分地坑窑洞已经废弃,破烂不堪,堆满杂物,个别窑洞甚至沦为饲养牲口的地方。自从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陈六汀教授和李瑞君教授带着学生,与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师生一起走进村里,与当地县政府合作,对窑洞展开改造和再生设计,从此旧窑洞重焕生机。

“我们的改造大都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因地制宜。不过,我们会专门给窑洞设计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装饰品,这些物件也大都是从农民家里淘来的。我们既要将现代生活方式引进窑洞,又不会破坏原有的传统生活模式。”李瑞君教授说。

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这些师生的设计成果获得了金奖,并从陕西三原县拓展到山西的几个村庄落地实施。

这并非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唯一成功案例。

在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吕家湾村,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齐心协力地对吕家湾村的房屋、村道等景观建筑以及人文底蕴等进行了全面调研,反复打磨设计,努力将村庄设计为集绿色生态、休闲娱乐、特色民宿为一体,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美丽乡村。

前两年,该院师生结合扶贫专项计划,对怀柔区西栅子村开展了旅游地图、景观规划、沉浸式游戏体验、戏剧节等全方位的公益设计。今年,学院师生受邀到怀柔区马栏村,对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展规划设计,他们挖掘出许多生动的红色故事、打造了富有新意的红色景观,受到多方肯定。

“近年来,学院党委发起‘设计助力乡村’行动,把专业实践与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引导师生主动把艺术创作融入乡村发展,用设计的力量帮助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围绕乡村振兴完成毕业设计,有的甚至在大二大三就已经跟随老师开展实地调研。”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丁蕾说。

据丁蕾介绍,“设计助力乡村”行动发起以来,学院师生已先后奔赴十余个省市的多个乡镇展开实践调研和智力帮困,开展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品牌设计、民族服装服饰数字化保护研究等多个领域和类别的服务实践。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5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