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辰大海到生命演化,从建设科技设施平台集群到“聚人气、聚科研气”,怀柔科学城正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新阶段。
市发改委昨天介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敲定年工作要点,将围绕科技设施集群及运行管理等9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44条工作要点,为怀柔科学城全年工作推进制定详细“路线图”,共安排重点项目77项。
资料图摄:和冠欣/北晚在线供图科技设施一批项目投入运行
“把地球装进实验室”——去年落成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实现了科学家的“设想”。这是我国研制成功的首个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也是怀柔科学城首个落成启用的大科学装置。它将帮助人们更精准、全面地认识地球变化,预测地球的未来。
目前,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已经完成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材料基因组、清洁能源、先进光源、空间科学卫星、先进载运等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完成竣工决算、终验,正式投入运行。
同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专业组验收,投入试运行,力争尽快完成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大科学计划总部、光源配套楼、科学中心支撑保障平台已完成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行。
记者获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轻元素、脑认知机理、空地一体物质转化、脑认知图谱、太空实验基地、泛第三极等项目土建工程也已完工,同步进行科研设备采购安装。此外,怀柔科学城今年还有7个项目迎来新进展:子午工程二期、激光加速、分子科学、介科学、分子材料与器件、京津冀大气环境、环境污染物识别等项目将加快科研设备采购、进场安装调试。
产业生态各类人才破格适用
一个多月前,从闲置厂房变身而来的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开园,首批13家入驻企业投产后年生产总值可达16.5亿元。
这是怀柔科学城打造重点产业聚集发展高地的缩影。“今年将推进硬科技产业园企业聚集,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硬科技产业集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也将推动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起步区规划建设,建设中试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加快创新小镇提级改造,发挥学术交流、会议承接、商务配套等功能。
创新和产业生态方面也将有不少新动作: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建设,服务中科院全时科研团队、青年科研人员和国科大本科生入驻;瞄准符合科学中心定位和方向的优势资源,完善科研机构入驻保障措施。
功能配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将开建
今年拟推进的77个重点项目中,除了科学设施平台项目,还计划重点推动基础设施项目16项、生态环境项目4项、公共服务项目18项。
基础设施方面,将力争永乐大街年内实现通车、起步区四条次干路具备通车条件,云西二路、密西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完工投用。如何让人才留下来、住得好?如何持续提升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已经“在路上”。
今年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将力争扩建工程完工,科学城国际学校、雁栖人才社区幼儿园将实现主体完工,北京第二实验学校、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医院、北大怀密医学中心等项目也将加快落地。
(原标题: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怀柔科学城今年重点推进77个项目)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曹政
流程编辑:u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