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新闻联播》在全国人民心中
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就在昨天!8月27日!
怀柔科学城霸屏《新闻联播》
快戳视频查看
在怀柔科学城,今年就有北京光源、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及子午工程二期3个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29个大科学装置,创新活力正不断激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新闻联播》中提到的3个大科学装置
究竟是怎样的装置?有多厉害?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
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并且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也将是中国拥有的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HEPS项目存储环周长米,提供能量最大为6.0Gev,工程目标是建成世界上发射度最低(60pm?rad)、亮度最高(phs/s/mm2/mrad2/0.1%BW)的同步辐射光源,提供能量高达keV的高性能X射线,为国家安全、工业核心技术创新、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大幅度提升我国在以上领域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精密机械、光学、探测器等系列技术领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将在我国先进材料、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医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和微细加工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提供突破瓶颈问题的关键手段,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成像范式,提供从埃到米、从微秒到小时跨越十个空间与时间尺度研究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精准描绘生命活动基本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的全景图,为全面提升我国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水平提供长久而可靠的战略支撑。
设施面向各方面科研需求,优先服务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及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将建设在综合能力上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成像多模态、跨尺度、学科融合的研究设施,实现成像空间尺度10-10–1m,成像空间分辨率10-10–1mm,成像时间尺度10-6秒–1年,成像时间分辨率10-6秒–25毫秒等主要技术指标,以及4种以上模态融合和15PB图像存储能力;形成从生物分子到人体的各个尺度上的原位、活体、动态的多模态、跨尺度观测能力,从而支撑我国大脑认知、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生物医学问题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水平的提升。
作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由我国科学家首倡的大科学工程,这一设施在未来将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促进对生命活动基本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的全面、准确理解,进而为疾病的个性化检测、精准诊断、基因及靶向药物跟踪、预后判断、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全世界用户开放,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也就是说,该设施的研究将不仅仅让国人受益,也能为全球有需要的人群服务!
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十大优先建设的项目之一。
子午工程二期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全国16家单位参加建设,工程建设周期4年。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年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实现了我国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的跨越发展,二期工程将在规模和覆盖范围上较一期工程大幅拓展,还将建设多台先进的大型监测设备,在探测能力上实现飞跃。
全面建成后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将包含31个监测台站、近台监测设备,综合运用地磁、无线电、光学、探空火箭等多种监测手段,将首次实现对日地空间环境全圈层、立体、多要素综合探测,大幅提高我国在日地关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能力,使我国步入世界空间天气领域的先进国家。
子午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满足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空间安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升解决重大空间科学问题和自主空间天气预报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
年达到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一系列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的
政策实施效果也开始凸显
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78万亿元
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加到58.5%
创新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版权声明本文由“怀柔科学城HSC”